请选择
石壕吏是八年级上册的课文。《石壕吏》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三吏三别”之一。诗人按照时间顺序,一步步深入,从投宿开始描写,一直到告别结束,整篇文章有开始,有发展,有高潮,有结尾,诗的首尾是叙事,中间是对话。诗人巧妙地通过了老妇人的诉说,描写了她一家的悲惨遭遇。
石壕吏创作背景
公元758年,为平息安(安禄山)史(史思明)之乱,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兵20万围攻安庆绪(安禄山的儿子)所占的邺郡(现在河南安阳),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逆转,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现在河南孟州市),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
杜甫这时刚好从洛阳回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根据目睹的现实,写了一组诗,《石壕吏》是其中的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