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中考前一个月努力还有用吗?有用,只要找对方法,付出努力,成绩一定会提高的。下面介绍的是中考前一个月学习方法,仅供参考。
梳理知识点、培养良好的考试习惯。
在这个阶段梳理知识点不是浪费时间,是为了让考生在紧张的学习环境和考试压力下做到内心有数,这样中考时才不会怕这怕那导致大脑空白。这一阶段主要是对常考知识点和考试说明与考试大纲中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梳理,要有重点的进行梳理。仔细研读一下《考试说明》,根据说明和知识点大纲来进行,不至于把时间浪费在不考的知识上,既可以节约时间,又能够集中精力攻克主要考点。
“习惯固化”在中考中是有帮助的,意思是平时中考复习做试卷时,养成做题速度、做题顺序、时间分配、心理状态等考试习惯,这样中考时只要调整好心态就可以稳定发挥,避免因为各方面原因考砸的悲剧。在做题速度、做题顺序、时间分配、心理状态这几方面上,每个考生都有着不一样的习惯,在平时复习时就锻炼出属于自己的做题习惯,加以优化,中考时才能够把握好全局,做到答题快而不乱。
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复习
大量的实践证明,理解后的知识易记难忘。可见理解是记忆的前提和基础。要复习好功课,必须先得把知识消化了才行,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做到:上课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把课听懂,当天的疑难问题当天解决,决不拖到第二天。
要及时复习
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遗忘现象研究发现,人们对学到的新知识,一小时后只能保持44%,两天后只留下28%,6天后只剩下25%。这些数据表明,知识刚学过之后,遗忘特别快,经过较长时间以后,虽然记忆保留的量减少了,但遗忘的速度却放慢了。即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因此,当天课堂上学过的新知识,除了该堂课上学过的新知识,当天课后还要及时再复习。
要经常复习,复习的次数要先密后疏
刚学过的知识遗忘得又快又多,所以复习的次数相对要多一些,间隔的时间也相对要短一些,即是说要经常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加深,每次复习的间隔时间也可越来越长,到了一定的时候,知识就能牢固记忆,不复习也不会忘记了。
1、每天6:10起床。打开手机边听英语,边洗漱吃饭。
2、到校后利用课前时间多看看今天要讲什么,回顾昨天的东西。
3、充分利用每堂课,认真听讲,不懂就问,多和周围同学交流学习经验和解题方法。
4、中午要有午睡习惯,大约在20--40分钟左右。剩下的时间用于背语文的古诗和历史。每天中午背3--5首古诗。同学,贵在坚持不懈!
5、在校10分钟的课间里,最好不要再想着出去玩,要在这10分钟里好好理顺一下刚才老师所讲的自己懂了多少,有问题及时解决。
6、放学不在外逗留,抓紧时间回家,20分钟内吃完饭,然后就一心学习。
7、初三前几个月重点放在物理,数学,化学和语文背诵上。
8、到后期重点放在文科,理科方面也要适当做些经典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