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是接受,却之不恭,指对别人的邀请、赠与等,如果拒绝接受,就显得不恭敬。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孟子的学生万章向孟子请教人际交往的问题,孟子认为对人应该恭敬。万章说:“一再推却,拒绝别人的礼物是不恭敬的,为什么?”孟子说:“高贵的人送东西给你,你如果拒绝就是不恭敬的,因此你应该接受。”
却之不恭是接受的意思。却之不恭的意思是指对待别人的馈赠、邀请等行为,如果拒绝不接受,就显得对对方极不恭敬。却是指拒绝、推辞的意思。
成语出自先秦·孟轲的《孟子·万章下》:“‘却之却之为不恭’,何哉?”却之不恭是一个紧缩式的中性成语,在文中主要作宾语或谓语;常常与受之有愧一起使用。却之不恭的近义词为盛情难却;反义词为置之不理。
1.他请我去参观他的个人画展,我对绘画不感兴趣,可却之不恭,最后还是去了。
2.你老远带来了这些东西,我要是不收下就是却之不恭了。
3.你把这么贵重的东西给我,我真是却之不恭,受之有愧。
4.你老远带来了这些东西,我是却之不恭,受之有愧。
5.既然你如此盛情相邀,我就却之不恭了.
却之不恭是谦辞,意思是再推辞就是不恭敬了,所以就收下了。谦辞是表示谦虚或谦恭的言辞,如过奖、不敢当等,常用于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大都只能用于自称。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在人们日常交际,特别是书信往来中往往要运用到。汉语中敬辞经常与谦辞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