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有:辐射源的辐射强度、辐射方向、辐射性质等。地面有效辐射是地面放射的长波辐射与地面所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它表示地面净损失的长波辐射,其值越大,地面损失热量越多,夜晚降温越快。
地面和大气之间以长波辐射的方式进行着热量的交换,大气对地面起着保温作用。这种作用可用地面有效辐射(F0)表示:
F0=Fg-δEA
地面有效辐射就是地面辐射和地面所吸收的大气逆辐射(δEA)之间的差值。通常,地面温度高于大气温度,所以地面辐射要比大气逆辐射强。
地面有效辐射的强弱随地面温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及云况而变化。
(1)根据辐射强度的关系,地面温度增高时,地面辐射增强,如其它条件(温度、云况等)不变,则地面有效辐射增大。
(2)空气温度高时,大气逆辐射增强,如其它条件不变,则地面有效辐射减小。
(3)空气中含有水汽和水汽凝结物较多,则因水汽放射长波辐射的能力比较强,使大气逆辐射增强,从而也使地面有效辐射减弱。
(4)天空中有云,特别是有浓密的低云存在,大气逆辐射更强,使地面有效辐射减弱得更多。所以,有云的夜晚通常要比无云的夜晚暖和一些。云被的这种作用,我们也称为云被的保温效应。人造烟幕所以能防御霜冻,其道理也在于此。
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地面有效辐射,特别是光合有效辐射(波长在400~700 nm之间的辐射),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光合作用是植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机物合成和产量形成至关重要。
应用于农业温室大棚。通过监测和控制大棚内的光合有效辐射量,可以有效地管理和优化大棚内的光照环境。这有助于选择适宜种植的农作物品种,并通过自动卷帘装置等设备控制光照强度,从而提升作物的生长条件。
应用于农业物联设备。在农业植物工厂中,通过监测和调节光合有效辐射,可以控制温室中的光照环境,同时积累植物生长周期中的光照数据。结合智能设备如植物补光灯,可以实现对植物的光生理特性进行最佳补光。
辐射是指由场源发出的电磁能量中,一部分脱离场源向远处传播,而后不再返回场源的现象,能量以电磁波或粒子的形式向外扩散。辐射分为电磁辐射和核辐射,核辐射产生的γ射线、β射线、中子射线,以及α射线,广泛应用于各种工、农业、科研、卫生等领域。
但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也不容忽视。长期接受辐射照射会使人体产生不适,严重的造成人体器官和系统的损伤,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如眼底病变、生殖系统疾病、早衰、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各种肿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