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出自王勃《滕王阁序》。这里的“穷”指困境,“且”是更加,“益坚”即愈发坚定,“不坠”意为不放弃,“青云之志”代表高远志向。就是说人即便身处困境,也要坚定信念,不放弃追求高远目标,它激励着无数人在逆境中奋勇向前,坚守梦想。
“穷”,在此并非单纯指物质上的匮乏,更多指向处境的艰难窘迫、仕途的坎坷不顺、理想的壮志难酬,是人生陷入困境、不得志的一种状态;
“且”作为连词,表递进,有“更加”之意,强调在困厄的基础上进一步坚定信念;“益坚”,“益”为更加,“坚”即坚定,意味着在困境中要让内心的坚守愈发笃定,如钢铁般不可动摇;
“不坠”,“坠”有坠落、丧失之意,表明无论风雨如何侵袭,都绝不放弃、不抛弃内心的追求;
“青云之志”,“青云”象征高远,代表着崇高、远大的志向抱负,宛如天际高悬的璀璨星辰,指引人奋勇向前。短短数字,将困境与坚守、现实与理想的强烈对比与深刻抉择展现得淋漓尽致,蕴含着无尽的力量。
这句话出自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王勃,字子安,出身世家,自幼聪慧好学,六岁能文,九岁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十六岁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后因《乾元殿颂》被推为“初唐四杰”之首,才华横溢却命运坎坷。
《滕王阁序》的诞生颇具戏剧性。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恰逢洪州都督阎伯屿重修滕王阁竣工,于九月九日重阳节设宴,广邀文人雅士、宾客朋友,欲彰显其盛举。阎伯屿本想让女婿吴子章借机展露文采,事先安排他写好序文。
宴会上,阎公假意请众人作序,众人皆推辞,王勃却毫不谦让,欣然提笔。
阎公初时不悦,待王勃开篇写出“南昌故郡,洪都新府”,他觉得不过老生常谈;再听“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也未觉惊艳;直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出,阎公拍案叫绝,惊叹王勃之才。
王勃挥毫泼墨,洋洋洒洒写下这千古名篇,既描绘了滕王阁的壮丽景色、宴会的盛大繁华,又抒发了自己的身世感慨、怀才不遇的愤懑,以及坚守志向的决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正是他在历经仕途挫折、人生困境后,内心不屈精神的呐喊,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激励着后世无数身处困境之人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