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网全国地区

请选择

    返回
    初三网 > 初中历史 > 历史知识点 > 正文

    三大改造的内容及历史意义

    文/王佳慧

    三大改造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个体农业、手工业通过走合作化道路的形式变私有制为公有制;实施“赎买政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公私合营”的方式,逐步变私有制为公有制。

    三大改造的内容及历史意义

    三大改造的时间

    三大改造的时间是1952年下半年至1956年年底。1952年下半年至1956年,新中国仅仅用了4年时间,就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三大改造的主要内容

    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又叫农业合作化运动。从1951年12月开始,党中央颁发了一系列的决议,规定了我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到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阶段后基本完成,实现了农业合作化。

    2.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合作化道路,把个体手工业转变为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的理论和实践。从1953年起,我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下,决定逐步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基本上完成了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和实践,从1954年至1956年底全面进行。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了“和平赎买”的政策,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逐步将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而且将所有制改造与人的改造相结合,努力使剥削者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

    1.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2.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政治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经济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确立;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三大改造标志着我国基本上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相关阅读

    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021-03-26

    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020-11-11

    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

    2020-09-20

    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和主要内容

    2020-03-22

    中考历史考点之三大改造知识点汇总

    2021-09-07

    孔乙己人物形象特点分析 讲述了什么故事

    2022-10-19

    自然界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光色素种类有哪些

    2022-10-19

    综合评价招生报考条件 有哪些优势

    2022-10-19

    中括号在数学中的含义 括号的作用是什么

    2022-10-19

    济南最好的职高学校 济南职高学校推荐

    2022-10-19

    应然和实然是什么意思 两者有区别吗

    2022-10-19

    地理地中海气候特点 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哪里

    2022-10-19

    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2022-10-19

    济阳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地址在哪里 怎么去

    2022-10-19

    亟需和急需的区别是什么

    2022-10-19